痛风石长期沉积,严重侵蚀骨质,甚至可能取代整块骨骼!

来源:痛风咨询网 时间:2023-12-26 14:11:55 责编:痛风顾问 人气:

 痛风石的形成是长期高尿酸血症引起组织损伤的结果,痛风石的出现是痛风的特征性改变,是痛风病程进入慢性期的标志之一。有研究显示,伴有痛风石的痛风患者,其因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。由此可见,痛风石的形成不仅影响着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,还严重威胁了痛风患者的生命。

痛风石长期沉积,严重侵蚀骨质,甚至可能取代整块骨骼!

痛风石长期沉积,严重侵蚀骨质,甚至可能取代整块骨骼!

1、痛风石的形成过程。当血尿酸水平持续超过其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时,可使尿酸盐沉积在局部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,主要聚集在关节、软骨、滑膜、肌腱和皮下结缔组织,在沉积物周围可有巨噬细胞、上皮细胞等包绕,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上皮肉芽肿,称为痛风石或者痛风结节。痛风石出现于痛风发病后3~42年,平均出现时间为11年,小于5年而出现痛风石者少见。

2、痛风石的沉积部位。痛风石的沉积除中枢神经系统外,可累及全身任何组织器官。主要侵犯下肢远端关节,第一跖趾关节周围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,典型的发病部位在耳廓,也常见于长期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如足趾、手指、腕、踝、肘等处,以及眼睑、鼻中隔等处;内脏痛风石以肾结石最常见,比较少见的部位尚有脊椎关节、心肌及咽部等。

贵阳痛风医院:痛风石好发于下肢远端及耳廓的原因,可能是因为这些部位局部温度较身体其他部位低,在低体温下,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度下降而易于沉积所致。临床上也存在少部分患者痛风石沉积在腕管和跟腱,使神经和肌腱受到压迫,造成腕管综合征和跟腱综合征。

3、痛风石的形态表现。痛风石隆起于皮下,往往是孤立的。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,表面菲薄,早期质地较软,后期可因痛风石内纤维组织不断增生而逐渐变硬。随着痛风石向外扩增,冲破软组织及皮肤后,可液化、破溃溢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,容易形成溃疡。溃疡周围组织呈慢性炎症性肉芽肿,经久不愈。因尿酸盐有抑菌作用,故痛风石破溃处较少继发感染,化脓也较罕见。

4、痛风石的症状表现。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主要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,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,继发退行性改变等。痛风石常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相伴发生,临床表现为持续的关节肿痛甚至关节功能障碍。痛风石沉积处受累关节表现为骨质缺损,骨质破坏区常呈虫蚀样或蜂窝状,骨质破坏严重的可使整块或数块骨骼被痛风石取代,因此容易造成关节形态的改变,出现关节畸形。

在形成痛风石的进展过程中,可伴随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,使病变越来越严重,关节畸形越来越明显,预后不佳。同时,每一个痛风石都等同于人体内额外的一个尿酸盐库,会源源不断地向外周组织循环释放尿酸盐,使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控制更加困难,有多处痛风石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。

5、痛风石的防治。在痛风石完全纤维化变硬之前,及时使用痛风降酸药物,使痛风石周围组织的血尿酸产生浓度差,促使痛风石与周围组织血液进行成分交换,进而降低或减少痛风石内的尿酸结晶,使其变软缩小甚至消融。如果痛风石已经完全纤维化,则无法再使用降酸药物使其溶解,只能考虑手术治疗。但目前手术治疗痛风石的报道仅见于个案,一般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(如神经压迫、机械性损伤、严重的畸形或感染等)选择手术治疗。

从痛风石的形成过程我们可得知,每一次痛风的急性发作(免疫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),都是痛风石形成过程的积累。因此,积极治疗急性痛风,尽早结束痛风症状,减少急性痛风的发作次数,都是预防痛风石形成的有效手段。此外,形成痛风石后及时使用药物降酸并使血尿酸维持达标,注意局部的保暖,则是消除痛风石的必要措施。